您是否留意過,孩子玩些什麼?玩得如何?
別以為寶寶每天無所事事只會玩,事實上,透過「玩」可以讓孩子更聰明、健康,發展得更好!
教育孩子,尤其在學齡前,「玩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學習媒介,
什麼階段該玩什麼、玩具的種類、以及遊玩的環境,都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重要因素。
國泰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鄒靜芬指出,別只讓小孩玩特定遊戲或玩具
,她提出了「四不三要」原則,謹供家長們作為參考:
【一不】不要限制孩子的探索行為,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或是干擾他人的行為。
【二不】不要局限於單一一種型式的遊戲活動:有些小朋友只喜歡玩某一種遊戲,或是成天只玩一種玩具,
這不但會局限了許多方面的認知動作發展,也會阻礙小朋友興趣的提升。
【三不】不要太依賴或太早坐學步車,也就是俗稱的「螃蟹車」:
小朋友的動作,若能依循著,坐→爬→走的順序,
尤其是多「爬」就能夠給予腦部多一些刺激,提高小朋友的動作協調及感覺統合的能力。
若太早使用學步車,或使用時間過長,則容易跳過「爬」的階段。
【四不】不要接觸太多電視、電玩、電腦等「三電」:
接觸太多,容易發展出被動、機械式的思考模式。且電視所放出的陰極射線,
會破壞人腦的額葉,影響思考。因此,在七歲前,思考能力未成熟時,
盡量不要看太多「三電」,若真要看,也要慎選節目。
【一要】要從小給予孩子不同的感覺刺激經驗:
尤其是觸覺、本體覺(肢體運用)、前庭覺(直線加速、跳躍、懸盪...)。
所以,多給小朋友一些擁抱、按摩,多玩盪秋千、溜滑梯、攀爬、跳躍之類的遊戲,
可以避免將來小朋友上學時,出現分心、好動、學習障礙或人際關係不良等問題。
【二要】要從遊戲中,建立孩子的人際互動:
規矩包括了收拾玩具、遵守遊戲步驟等等,
此外,一歲以後,小朋友可以開始和年齡相仿的同伴玩;
四歲以後,則能夠玩多人的競賽性遊戲。
【三要】要多給予手部操作的機會:
大腦中,控制手的區域是最廣的,多動手,可以刺激大腦的分化及成熟。
操作活動最好是多樣化的,而且,
可以使用到不同的部位,如手臂、手掌、手指、指尖等等。
四不三要 讓小孩玩出聰明 [文章]
相關文章